法在我身边:从校园普法看法律如何守护日常生活

法在我身边:从校园普法看法律怎样守护日常生活

法律教育从娃娃抓起

还记得小学时那堂特别的法制课吗?就像运城陈堡示范小学邀请派出所所长担任法制副校长那样,”法在我身边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当吴化东警官用诚实案例告诉孩子们”打架可能触犯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”时,法律就从冰冷的条文变成了有温度的生活指南。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开始认识法律的吗?从”红灯停绿灯行”的交通制度,到网购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,法律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。

法律其实很”接地气”

很多人觉得法律遥不可及,但你看——那个帮农民工讨回工资的公益律师,用的就是《劳动合同法》;小区里成功调解邻里纠纷的居委会,依据的是《民法典》。法律从不高高在上,它藏在每天的外卖订单里(《电子商务法》),躲在扫码支付时跳出的隐私协议中(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)。就像法制讲座里强调的”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”,当我们知道”七天无理由退货”是法定权利,法律就成了保护自己的盾牌。

自我保护的法律必修课

吴化东警官在讲座中特别提到”独特情况下怎样自我保护”,这让我想起最近频发的电信诈骗。为什么总有人上当?由于不了解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’里面”验证码绝不能告诉他人”的基本常识。法律其实给了我们很多”防身术”:遭遇校园霸凌可以报警(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),遇到强买强卖可打12315(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)。记住,法律不是事后诸葛亮,而是随时待命的保护伞。

让法律觉悟成为生活习性

陈堡小学的行为值得点赞——他们把法制教育融入日常教学。我们成年人也该如此:签合同时多看一眼条款,租房时确认房产证,甚至遛狗拴绳都是遵守《动物防疫法》。法律觉悟就像肌肉记忆,需要反复练习。下次当你想”这小事不违法吧”的时候,不妨查查相关法规,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现。

法律从来不在厚厚的法典里,而在我们过马路的脚步间,在扫码支付的叮咚声里,更在每次用法律难题解决的会心一笑中。”法在我身边”不是口号,当你开始用法律思考看待生活,这个全球突然就变得清晰又有序了。从今天起,做个”法律明白人”怎样?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